金克勒那日正在寫學習筆記。記者 李新軍 攝
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烏蘭牧騎歌唱演員金克勒那日高亢的歌聲常?;厥幵诤谕恋氐泥l(xiāng)村沃野。
金克勒那日1984年8月出生于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2003年7月,從呼倫貝爾民族藝術學校聲樂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回到莫力達瓦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成為旗烏蘭牧騎的一名獨唱演員。
莫旗烏蘭牧騎成立于1959年5月,是自治區(qū)第二批成立的烏蘭牧騎。多年來,莫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始終堅持“服務于農牧民的文藝傳播者”的宗旨,不辭艱辛,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服務農牧民群眾。
回首20年的烏蘭牧騎工作經歷,金克勒那日十分熱愛這份工作,他深知,僅憑一腔熱血很難做好烏蘭牧騎演唱事業(yè)?!吧鐣诓粩喟l(fā)展,知識和本領也應不斷更新?!彼f。為了適應新的發(fā)展,他不僅日常苦練基本功,還拜訪名家請教學習。雖然從事演唱事業(yè)多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但他始終不敢懈怠,把握住每一次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認真對待每一次登臺演出。
金克勒那日在藝術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先后到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進修、訪學。他常年堅持練聲,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功和演唱技藝,形成了爆發(fā)力強、音色明亮的演唱特色。莫力達瓦是歌舞之鄉(xiāng),有著豐厚的民族文化積淀,他虛心向阿爾騰桑、涂玉娜等當地著名民間藝人請教、學習,從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金克勒那日堅持創(chuàng)新,通過對達斡爾族山歌、號子演唱風格、技巧的學習和探索,做到演唱方法隨歌而變,用新民歌的形式、新的音樂手法和現代的編曲形式編配達斡爾族傳統民歌,增加達斡爾族民歌的動感和現代氣息。
2010年,金克勒那日開始在央視的“民歌中國”“爭奇斗艷”欄目和天津臺的“魅力五十六”、湖北臺的“七夕情歌會”等地方電視臺的欄目、活動中展示、宣介達斡爾族優(yōu)秀民歌。代表曲目《農夫打兔》《奇尼花如》《永遠的達斡爾》《春色又綠莫力達瓦》等在央視及天津、湖北、山西等衛(wèi)視播出后,大受觀眾歡迎。
金克勒那日多次獲得國家級、自治區(qū)級獎項,為烏蘭牧騎增光添彩。2014年在自治區(qū)春節(jié)聯歡晚會《這是我的家鄉(xiāng)》上,他演唱的達斡爾族民歌《奇尼花如》好評如潮;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上,他演唱的《守望相助》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2017年,他榮獲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五屆青年歌手大賽民族唱法三等獎,以及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五屆青年歌手大賽網絡投票最受歡迎歌手獎,2019年,他榮獲中國達斡爾原生態(tài)民歌大賽一等獎。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需要人民。烏蘭牧騎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活躍農村牧區(qū)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務。自成為烏蘭牧騎的一員以來,金克勒那日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莫力達瓦的每一方土地,讓烏蘭牧騎之音傳遍那里的山山水水。
每年5月到9月,是烏蘭牧騎下鄉(xiāng)為民送歌獻舞的黃金季。作為烏蘭牧騎聲樂隊長,金克勒那日主要擔綱獨唱、二重唱。他每年下鄉(xiāng)演出都在80場以上,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基層為農牧民群眾送歡樂。20年來,作為一線演員,他幾乎走遍了全旗15個鄉(xiāng)鎮(zhèn)、220個村和26個社區(qū)。
金克勒那日記得,2021年5月,他和隊員們一起深入哈達陽鎮(zhèn)、紅彥鎮(zhèn)、額爾和鄉(xiāng)等東部5個偏遠鄉(xiāng)鎮(zhèn)為農牧民演出,一周的時間里巡演了21個村屯。雖然顛簸、疲憊,但當他看到村民們熱烈地圍在他們身邊,爬墻頭、坐地上觀看演出,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拔覀円斡浭姑?,服務于基層、服務于老百姓,把最好的作品獻給農牧民,把烏蘭牧騎精神世代弘揚下去?!?/p>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讓金克勒那日感覺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一定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參加黨的二十大回來后,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好、及時宣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