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官網消息,7月14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世界衛(wèi)生組織(世衛(wèi)組織)和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最新發(fā)布了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重申其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
這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首次對阿斯巴甜進行評估,也是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對其開展的第三次評估。
經過審查現(xiàn)有的科學文獻,兩方面的評估都指出癌癥(和其他健康影響)方面的現(xiàn)有證據存在局限性。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根據人類癌癥(特別是肝細胞癌這種肝癌)方面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第2B組)。
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得出結論,所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確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體重0至40毫克這一每日允許攝入量。
因此,委員會重申,人們可在這個每日限量內放心食用。例如,假設沒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攝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減肥軟飲料,一位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9至14罐以上才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何為阿斯巴甜?
近段時間,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傳言滿天飛。
阿斯巴甜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食物和飲料的甜味劑。無糖可樂、口香糖都少不了它。
長期以來,人們沉浸在此類甜味劑“只享受甜蜜,無長胖風險”的美妙想象中,將其看作糖的替代品、“干吃不胖”的好朋友。但一夕之間它“可能致癌”,引發(fā)廣泛熱議。
據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介紹,阿斯巴甜是兩種氨基酸(L-苯丙氨酸與L-天冬氨酸)催化制成的一個二肽,并含有一個甲酯。它的甜度大約是蔗糖的200倍,所以用于增甜時的實際用量要比蔗糖少很多(白砂糖、冰糖、綿白糖、紅糖等主要都是蔗糖)。
阿斯巴甜只是合成甜味劑中的一種。其他常用合成甜味劑還包括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賽蜜等。人們最熟悉的是糖醇類甜味劑,包括幾十種糖醇,如木糖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等,它們是天然存在的甜味物質,通過發(fā)酵或氫化的方式來大量生產。
“可能致癌”就不能吃了嗎?
實際上,被列為可能致癌物的名單,并不一定等于“吃了就要得癌癥”。
范志紅介紹,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對各種物質的安全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按照與癌癥風險的聯(lián)系,做了致癌可能性的分級。
其中1類是“確定的人類致癌物”;2類包括2A類(對人類很可能致癌)和2B類(對人類可能致癌);如果被列入3類,那就是目前的證據還沒有提示它有致癌作用。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此番發(fā)布,阿斯巴甜被列入2B組。
做這些分類,是為了警示人們,在職業(yè)防護和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控制,乃至避免接觸那些可能增加癌癥風險的物質。